2025年7月3日,江西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岁金临”实践队深入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聚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实地走访河埠周家民居群、灯芯草加工厂等地方,与当地居民、产业从业者深入交流,在感受传统文脉与现代产业碰撞中,感悟先民智慧、触摸时代脉搏,思考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雕梁溯往哲,匠心护文脉
实践队首站探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埠周家民居群,重点参观“理学名家民居”。在讲解员周老师引导下,队员们深入了解周氏家族历史渊源与理学传承:“爱莲第”得名于先祖周敦颐《爱莲说》,以莲喻高洁品格;“川岳呈祥”“理学名家”等牌匾,彰显家族书香底蕴。
参观中,古民居“关天窗”设计巧解通风采光难题,空气对流与天窗结构让室内通透明亮;沿用至今的古堰水利系统仍服务农田灌溉,尽显古人实用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智慧,其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哲学令人触动。队员们对当地政府的文化遗产保护举措感触颇深。在政府主导下,民居群获系统性修缮,从结构加固到风貌复原,从史料整理到内涵挖掘,让古建“延年益寿”,文化记忆得以延续。此次探访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尊重历史、赓续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草缕织乡情,智创启新程
下午,实践队转赴临川区灯芯草加工厂,调研传统产业转型之路。工厂工作人员介绍了灯芯草系列产品:灯芯花手工艺品兼具观赏与文化价值,灯芯草饮品融合传统草药与现代健康理念。队员们实地参观了晾晒、筛选、缸泡等加工流程,了解到该产业是当地乡村老人重要经济来源,堪称“富民草”。
工厂的创新实践令人振奋,自主研发的“抽芯机”获国家专利,机械化操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一根草价值压干榨净”的理念推动茎、叶及副产品精细化利用,尽显可持续发展思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与实践队座谈中,严村长强调:“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他期盼青年学子返乡赋能,同时坦言产业需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快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期待让这一承载乡愁的产业做大做强。
青春赋能振兴路,知行合一谱新篇
从承载厚重历史的周家民居群,到充满生机活力的灯芯草加工厂,“税岁金临”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临川大地上一“静”一“动”的澎湃力量:“静”的是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与先民智慧,在政府主导的精心呵护下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文化自信的根基;“动”的是立足本土资源的特色产业,在传承中创新求变,以技术突破和人才需求呼唤青年力量的“洄游”,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引擎。
(文/谢琦、傅麟舒,图/覃婉瑜、许青禾,审核/李婷婷、蔡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