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香江暑期实践活动小组之奏响凝固的音乐——对鄱阳湖遗址保护状况的探究一组成员顶着炎炎烈日前往鄱阳县饶州府文庙进行实地考察 ,受到了馆长的热情接待。馆长和工作人员们耐心地向同学们介绍文庙等各种历史知识,馆长及工作人员们热情地一一解答小组成员的积极发问,对此同学们也得到非常丰富的收获。饶州府文庙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但由于常年累月的风雨侵蚀,同时也存在部分遭受了比较大的破坏。最后,馆长对小组成员表示对博物馆发展和文物保护的期望,并说明鄱阳县博物馆的发展一是靠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二来也要看发展机遇。
考察完文庙,同学们保持高昂的热情前往永福寺。永福寺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到来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小组成员爬上塔的最高层,一览鄱阳县全景,塔顶的习习凉风洗去了同学们一身的疲惫。永福寺塔是我国唯一一座九级文塔,建于宋朝。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且保存得比较完备的珍贵文塔。小组成员在攀登文塔的过程中看到的确存在一些人为破坏现象。人们对文物以及保护的意识过于淡薄,因此人为破坏也是导致文物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在县委工作人员余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小组一行来到了鄱阳湖文化研究会理事姚道生老师的家里。同学们表示对姚老师的深切慰问,姚老师也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十分热情的欢迎,邀请他们参观屋后的东湖。姚老师耐心向同学们解释鄱阳湖古建筑的历史发源及其变化,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鄱阳湖遗址的相关知识。期间,几位老师与同学们也进行了热烈的交谈,小组各成员都受益良多。姚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对古建筑发展的看法,并表示古建筑资料应该是向研究者共享的,以及对文化的保护和探究应当慢慢交给下一代去做。带着对姚老师和余老师的感谢,众人在姚老师家门前拍照留念。实践小组带着他们的收获,结束了第二天的活动。
在第二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小组成员纷纷表示对古建筑的研究同学们还任重而道远。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积极倡导人们去努力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无价财产,但很多问题是不可避免且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相信通过这一天的努力,实践小组一定收获很多。希望他们继续顺利地将活动开展下去,为鄱阳湖古建筑遗址的保护贡献更大的力量